费文元老金条回收,民国金条回收,民国老黄金回收,费文元老黄金首饰回收,项链、手镯、戒指、锁片、摆件回“费文元裕记”银楼是嘉庆年间(1796-1821年)设立于上海老城厢。民国时期前后搬迁到南京路山西路口营业,旧址位于现在南京东路上海书城斜对面,抗战后期因经营困难而歇业。“费文元”的金银工艺水平相当高,在当年遐迩,特别擅长制作金钻翠等材料首饰。
日战争时期(1937-1945),一两黄金约等于1000块大洋。这个时期,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,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,还强行推行日伪货币。国民发行的金圆券也无法抵御通货膨胀。黄金价格暴涨,黑市交易盛行。
在民国那段动乱的时期,一般的富裕家庭,家中都会准备一些“黄鱼”。在的谍战剧《潜伏》中,姚晨扮演的游击队长翠平,经常的往鸡窝里藏金条,后将私藏的27根金条作为党费上交给了党组织,相信大家印象一定比较深刻。
民国时期的两和我们现如今的两是不一样的,现在一两是50克,但是在民国时期,一两却等于31.25克。
这些当时铸造出来的金条后来被人们统称为了黄鱼,其中规格大的十两金条被人们称为了大黄鱼,作为基础存在的一两金条则被人们起了一个小黄鱼的外号。
在战乱的民国时期,继人们为信任的袁大头之后,这种国民铸造出来的金条成为了当时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流通货币。
946年的时候,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还生产了金条,他们使用半自动式金条压轧机制成多个重量的小金条,所以生产的金条分好几种,有五钱、一两、二两、三两、五两、十两等种类,十两的金条统称大黄鱼,一两的统称小黄鱼。
当时市场通的“大黄鱼”并不多,这些“大黄鱼”金条每一条都印有“孙中山”、“布徽”图案或者“中央造币厂”的字样,另一面就写着金条的重量、成色以及数量编号。几种主要的流通货币,常用的是北洋时期发行的银元和国民1935年后开始发行的法币。另外一个就是流通于黑市,银行,钱庄的金条,俗称“黄鱼”,虽然金本位曾经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十分盛行,但是一战爆发之后,各国开始禁止黄金自由流通,金本位也就此告终。
民国金条回收,按照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,金条以“两”为基本重量单位,通常来说,金条分为三种,分别为十两,五两和一两。当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规格。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,一般将一两重的金条称之为小黄鱼,10两重的自然是大黄鱼了。中央造币厂制的金条上,会压有中央造币厂、日期等字样。